人物简介:吴小萍,浙江龙泉人,中国青瓷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是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从事青瓷研究三十余年,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其主持的课程《龙泉青瓷工艺》入选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创作作品获国家“金、银、铜”等奖项20余项,分别入展“法国巴黎展”“日·韩·中艺术交流展”“澳大利亚西澳洲博物馆巡回展”“亚洲当代陶艺交流展”“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重要展览。其部分作品还成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龙泉市博物馆等博物馆的重要馆藏。
缕缕阳光铺满廊间,为椅上的人儿添上丝丝暖意。听到阵阵脚步声传来,她回眸一看,嘴角浮现一抹柔和的笑意。第一眼看到吴小萍老师,便觉得她周身环绕着一种宁静的气质,岁月仿佛没有带走她任何的东西,只是轻轻地在她的眼角抚出一些痕迹。与其说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不如说她更像一位如沐春风的老朋友。
出身于青瓷世家的吴小萍老师,每当提到青瓷时,便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她热情地与我们谈起自己与青瓷结下的今世之缘:“在我们这辈人读书的时候,一放学就是到父母的青瓷厂里去,父母在干活,我们就在旁边捏东西,有时候有些老前辈会帮我们捏小鸟或者小花之类的给我们玩,因此从小我们就以青瓷为伴,而我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青瓷。”从出身瓷区到高中进厂、从子弟招工到抓住机会考上大学,吴老师一步步地传承着青瓷的古老文化。即便如今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青瓷老师,她也没有放下自己钟爱青瓷的脚步,积极参加着各地举办的青瓷交流活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青瓷工作室,不断地积累经验、创作实践,希望能为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曾有人说,在看见流星的一霎那间,如果你许下一个愿望,那么这个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可流星出现得往往太过迅速,在看见的一瞬间还来不及许愿,便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比流星更神秘的东西叫做灵感,创作需要灵感的迸发,青瓷的创作也是如此。
吴老师选择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平常空闲时她就在纸上画画构图,或者就是通过与泥土亲密接触来寻找灵感,亦或可能在半夜繁星点点时,为了抓住一瞬即逝的灵感就立马起身制作青瓷。无论何时,她对青瓷的热爱从未停止过。在课堂内外总有学生会来询问吴老师如何产生灵感,关于这一点,吴老师微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因为我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身边的人就是灵感的源泉,你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每当吴老师对学生如是点拨时,学生们就会有种豁然开朗之感,一下子就从没有灵感的尴尬境地中解脱出来了。另外,每一件作品的制作成型也都需要经过很多道工艺,最后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件作品的成功都是以量的积累为基础的。就像万丈高楼,如果没有基石,没有一砖一瓦量的积累,那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了。谈起青瓷作品时,吴老师说:“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只要自己用心了,那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人的性格总会从自己喜爱的东西中显露出来,吴老师除了在闲适的时候喜爱制作青瓷,还喜欢具有历史气息的工艺品。因为同为手工工艺品,在观摩古老的艺术品时总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来自古人的智慧。比起去大都市旅游,吴老师更倾向于去风景优美但又不失宁静的地方游玩,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只有“心静”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吴老师一边述说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边引导着我们来到办公桌旁,办公桌上有一件独特的作品,谈起创作元素竟然是“青椒”,这件作品再一次向我们展现她的创作理念。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吴老师在教学方面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使学生对龙泉青瓷文化、青瓷工艺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线下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的体验了青瓷工艺。她的学生认为,吴老师不仅仅是一位授业教师,传授他们知识,更多的时候她像是“妈妈”一般的存在,呵护着、引领着大家成长。吴老师告诉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他们。所以在教学中,她从不采取处罚的形式,每当学生犯错时,吴老师总是很温柔地为他们指出错误,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合作体的关系,只要学生努力刻苦,老师用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秉承这样的信念,吴小萍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了全国大艺展演奖项10余项、国家专利5项,其它奖项20余项。谈起这些的时候,她十分欣慰地说:“都是学生们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果。他们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很开心……”
接近采访尾声,吴小萍老师表示:“青瓷创作是不断在变化的,作为一名设计者,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东西,要让自己处于一个不空闲的状态,创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
记者手札:生活如水,人生似茶。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人生,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听听花开的声音,看看叶子舒卷的曼妙,感受泥土的厚重。吴小萍老师的生活没有大风大浪的经历,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