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我校工程与设计学院副教授。2011年2月赴德国Duisburg-Essen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侧重数学基础理论研究,从事细分法和小波理论的研究工作。受邀参加了3次国际学术会议,独立组织了2次学术讨论班。从事高校数学和应用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3年,研究领域涉及算法、分析、函数逼近论、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等。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SCI,5篇EI,6篇中文核心。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个项目,获得3项科技进步奖。2012年被评为丽水市“绿谷新秀”。
初心不泯起征程
“我以前当过信息与计算科学09级班主任,发现国内这门学科仅仅是大学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知识的简单堆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关联和融合,以致本应是前景广阔的学科,实际上,学生的就业面却很小。正当我处于这样一种困惑的时候,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去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遇。众所周知,德国高等教育的严谨性、专业性和学术水平是举世公认的,尤其是数学、信息学这样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更是德国高等教育的擅长领域。打心眼里,我还是很想出去闯一闯,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生涯里真正当一回‘试金石’。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的小孩刚出生不久,正是需要母亲悉心照料的时候,在我决定出国深造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见证自己孩子最宝贵、最重要的成长过程的机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艰难抉择之后,在学校有关领导和家庭亲人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最终还是决定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当程丽老师和她的丈夫应约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向我们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她选择出国留学的背景。 2011年2月,程丽老师踏上了赴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留学的征程。杜伊斯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上百年深厚的积淀。通过在那里的亲身学习与体会,程丽老师觉得德国的高等教育确实名不虚传,然而,留学德国对广大国内师生来说,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它的生态系统太过残酷,学业很繁重,淘汰率很高,不像澳大利亚、英国等高校那样可以承诺毕业以及给出学习年限,相反,德国人与生俱来的严谨性在高等教育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程丽老师略带惆怅而又坚毅地说:“说实话,去这样残酷的学习环境下打拼,其实并不适合像我这样已经有家庭、有孩子、又有稳定职业的女性。但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呢?这样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不会再有第二次了。正因为德国治学的严谨、科研学术水平的高超和攻读博士学位的艰难,所以,更值得我们国内科研工作者去求学。”
路途困顿解忧患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轮回着,时间的钟摆声声敲打着异国学子的心弦。深秋时节,树叶飘零,阴雨连绵,听完一天课的程丽老师缓步走在杜伊斯堡大学校园的路上,沉静在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中。忽然,眼前掠过一位印度留学生,正拖着行李箱走着,神色沮丧,那是她相熟的为数不多的亚裔留学生,她上前问道:“怎么了?”“读不下去了,准备回国。”那位留学生回答。 类似的场景时常发生,这让程丽老师心情越发沉重。程丽老师说:“在留学生中,最可怜的是那种读了五年,因为学分不够,就被外管局遣返了,尽管他们自己还想再努力一把。那么多年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全都白费了。在异国他乡,遇上任何情况,只能自己扛着,就连找个知心人倾诉苦楚的机会都没有。在这里,不主动进步,就会被淘汰。” 据程丽老师介绍,刚到德国的时候,在一个人际关系和社会认知都被清零的环境里,她从学生们敬爱有加的大学副教授变成了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留学生,这种巨大落差带来的失落感是难以言表的,压力大到一度自闭。然而,越是身处逆境,越是应当振作精神,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融入当地的生活、学习环境,大胆地与老师、学生们进行语言交流,积极参加德语培训班,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脱离群体。正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和决心以及不怕“闹笑话”的勇气,她慢慢地听懂了艰涩的德语,补修了二十多门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的课程,甚至已经能用德语给学生们授课。由于表现出色,现在,学校还给她安排了独立办公室,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谈起这些,程丽老师表情欣慰,她认为,尽管过程很艰难,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得到了该校有关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在德国大学的讲台上讲课的机会,为我校争了光,这也使她自己对未来越发自信。
坚实后盾鼓勇气
“这一路走来,我个人的付出其实都没什么,只是感觉特别对不起家人……”此时,程丽老师的泪水浸湿了眼眶,“我时常觉得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我很少在孩子步履蹒跚学走路时牵扶着他,很少在他幼儿园放学时兴高采烈地领他回家,甚至没有在幼儿园毕业晚会上亲眼见证他的汇报演出,每每想起这些,我都觉得亏欠了孩子太多。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包容和支持,也特别感谢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在我身心俱疲、思乡情切的时候,他们总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程丽老师的丈夫在一旁接道:“其实她每次跟我联系的时候都很回避小孩的话题,儿子也刻意不跟妈妈视频聊天,我其实都特别理解她们的感受。虽然,她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客观上对孩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读博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越到后来越难坚持,但是,如果最终顶过去的话,相信无论对她个人,还是我和孩子,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会更加激发我们勇敢自信地面对未来。” 喝了一杯白开水,细细品尝,淡淡的,似乎有那么一丝沁人心脾的甜,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家的味道,在平淡背后隐藏着无穷无尽的爱的力量。好在付出终会有回报,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汗水终将浇灌出灿烂的花朵,让我们共同期待程丽老师的载誉归来!
记者感悟:那天下午,咖啡正暖,阳光正好,光线透过窗子照在她俩的脸上,让人始终能看到浅浅的微笑。也许,那些努力和艰难的日子才是值得永远记忆的,正是经过了岁月和风沙的磨砺,当初的酸楚最后都化作了温暖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