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黄元姗,土家族,丽水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学专业负责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民族法学评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民委委托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民族学类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民族地区宪政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自治州自治条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等。
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开启蒙昧,传播文明;她,是一名出色的研究者,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丽水学院民族学专业,从无到有,是她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在这片集聚畲族人民的土地上辛勤开垦、悉心播种。她,就是我校民族学专业负责人、民族学学科执行负责人——黄元姗老师。 敢于实践,才能造就奇迹;敢于尝试,才能有所回报。土家族出身的黄老师似乎已在冥冥之中接受了来自“民族的祝福”,与生俱来的身份使得黄老师对民族学“情有独钟”:长期从事《宪法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黄老师钟爱着这份职业,欲将自己的一生都植根于此。 黄老师一直努力研究着一个项目 ——“自治立法”。这份研究,黄老师一下决心坚持了数年之久。没有材料,就跑这跑那的找;没有资金,就一家一家的申请。十多年的含辛茹苦终结硕果。其中一项成果是一个以“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条例功能与作用的实证比较研究”为主题的研究项目,从2004年萌芽到2014年,十年磨一剑,最终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年,一个人的青春里有多少十年可以任性挥霍,而黄老师却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时间“挥霍”在了她的事业上。基金项目获得了极大的肯定,这份成功来自团队的辛苦合作,也来自黄老师的悉心付出。这背后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汗水,难以言说。 “具体到项目本身来讲,需要到全国的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进行项目调研,时间、经费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各种活动的进行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耗时如此之久的项目,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经过长期摸索,黄老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去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社会体制中存在的观念桎梏等种种难关。到目前,团队的老师们已经先后深入到湖北、四川、甘肃、贵州等地调研,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黄老师带领民族学专业老师们开展这个项目就是希望解决和改善自治州、自治县的问题,在完善社会法律体系上尽一份心力。“项目进展过程中暴露了应有功能没有发挥、自身意识不足等情况,对于我们来讲,研究的空白和高难度是一大挑战。不过,我们有信心解决问题。”黄老师自信地说。是啊,光鲜亮丽的背后少不了辛勤努力的汗水和复杂繁多的困难。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但是黄老师靠着一股韧劲,一次次迈过各种难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在这条道路上,脚步则越来越坚定。 2012年6月,我校民族学获批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我校民族学省重点学科的确立,填补了浙江省高校学科体系的一个空白。2013年,为了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黄元姗老师作为引进人才加盟我校。入校后,黄老师第一时间投入到民族学学科与专业的建设中。2014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新增专业名单,我校申报的“民族学”和“生态学”2个本科专业获准于2014年秋季正式招生。“民族学”专业的获批填补了浙江省内高校民族学本科专业的空白,这对学校是一次突破,更是一次挑战。黄老师作为专业负责人,和全体民族学的老师们一起悉心呵护着这个初生的“孩子”。黄老师说:“依据国家标准,立足本校实际,我们就民族学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创新,在课程体系上创建了比较多的特色课程。比如开设了和浙江紧密联系的浙江少数民族、丽水华侨、畲族文化专题。根据民族学学科专业的特征增加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每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一周左右的实践调研,短学期安排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见习。民族学专业刚刚招生,有些环节还在探索之中,问题也客观存在,我们将积极面对,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田野调查是一个严格的学术训练,也是每位民族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今年的田野调查,老师们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比如社会经济、民间信仰等方面,并对学生进行2至4周的指导调查。一颗新栽的树苗,需要更多的爱来呵护。黄老师和其他民族学专业老师们为此付出了不少。今年的短学期,学生将深入景宁畲族自治县进行民族调查,体验调查结束后要求上交2万字左右的调查报告。这个要求,不仅对学生,对指导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在我们看来,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研究者,其实她的身份不单单只是这些,她还是一名出色的教师。她以不同于对研究项目的爱,爱着身边这群孩子们。当民族学专业第一届新生入学后,黄老师作为专业负责人,主动承担了班主任的工作。她一面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班里的学生,一面传授知识,尽到本职。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黄老师来说,这个道理也同样受用。“打小时候起,我就想成为一名老师。只要心中有个梦想,并为之奋斗过,有一天它真的会来到你的身边。”黄老师回忆着往事。是啊,黄老师的愿望实现了,而且转眼间已身为人师数十年。“我很喜欢现在任教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各种观点激烈交锋。我很注重学生们的听课状态,学生们互动强烈了,爱听我的课了,我的积极性也被他们带动了,上起课来就更起劲了。这么一来,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在事业上,黄老师是一把手。在生活中,黄老师和其他爱花的女孩子一样,养花,赏花。养花需要耐心,一朵花开需要经历播种、发芽、长大……这份等待何尝不与民族14班一样呢。接手一个班,带领他们经过一道道坎,扶他们走过一道道关,最后迎来毕业,迎来他们的成功。
记者手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园丁在用心血浇灌。黄元姗老师就是用这样的姿态养育花儿,培养学生,潜心研究。时光终逝去,岁月终流走。唯独她的爱,似萦绕鼻尖的花香,挥之不去。黄老师精细地打理着自己的“院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