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
张蕊华:为浙“丽”培育工科人才
发布人:蓝七妹 发布时间:2022-03-29





人物简介张蕊华,教授,工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其中2项是国际合作项目),市厅级项目3项,2021年主持的1项横向项目经费达1300万元。获得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包括1项美国发明专利)。指导硕士研究生18名,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4项。

儿时的她被电影中一群带黄帽子的青年人讨论图纸的场景所打动,几十年后的她也成了在这个领域熠熠发光的人。或许在他人看来,张蕊华功成名就,那一系列的奖项以及让人惊羡的履历足以成为她滔滔不绝的谈资,但张老师提及最多还是与学生有关。采访她不时翻动着手机相册,屏幕上闪现着一张张笑容可掬年轻面孔,让她格外自豪

偶然的机缘,张蕊华老师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浙江丽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张老师来说也是如此。没有人甘心平庸她的学生们内心都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成为更优秀、更独立的自己,但在最初的时候,他们迷茫于人生的第一步该哪个方向。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张老师将承接的项目分不同个阶段循序渐进地交给学生们学生成功做出了机器手,当有学生看到自主研制的机器手能顺利完成夹取物体的动作时,大家都兴奋了,越做越有信心,学生们开始变得愿意去尝试、乐于去拼、敢于去做了。 




  



“做科研项目与做服务企业项目有所不同……”张蕊华老师向记者解释科研力求理想的数据与效果,但做服务企业项目更是为了满足现实生产的需要。基于此,无论大小项目还是她所带领的学生毕业设计,张老师总是从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瞄准为地方企业服务的着力点指导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项目。最终,她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能下企业,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校外企业无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越来越来的工科毕业生留在“丽”,为地方企业创造财富

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张蕊华老师就是秉持着“只要你想来,我就欢迎”的理念于2015年,负责筹建了丽水学院机电创新实践基地。对基地里现存各种物件,张老师如数家珍。“自习室里的桌子上立着学生自己制作的隔板玻璃柜里陈列着亚克力材质的立牌仪器室的墙上整整齐齐地码着上千种规格的标准螺丝件、就场地角落里被拆散的乒乓球桌也不放过。”她自豪地说“那可不是废品,都是我们的宝贝。”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在该基地里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团队,各成员之间从不吝啬于分享。“今天我想到了个点子,我就会马上讲出来……”“刚才我完成了一项测试,就把这个数据请队友帮忙核实下……”“再有不懂的地方我们马上就能找到张老师,她细致耐心地解答,给了我们破解难题的勇气……”团队成员们在这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在不断地实践中收获了自信,享受着项目成功的喜悦。 




  

 


张蕊华老师坦言,此生能够从事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业已足够幸运,今后希望能够在浙“丽”继续发光发热,为丽水的制造业培养更多的工科实用人才,争当学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    

记者手札“永远坦荡,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是张蕊华老师的真实写照。热爱之所以有力量,正在于一日复一日的坚守,而她,从未停止步伐。